︿
Top

貓蚤 Ctenocephalides felis felis (Bouché, 1835)

貓蚤特徵:

形態: 貓蚤在口吻及前胸背板後方均有櫛齒梳(ctenidi)的構造,眼睛未退化。貓蚤與狗蚤 (Ctenocephalides canis) 在形態上僅有些微差距,需在顯微鏡下辨識,較快速的辨別方式為觀察其頭型,貓蚤頭部側面看起來較窄長、前端較尖,狗蚤頭部前端則較圓。而印度鼠蚤 (Xenopsylla cheopis)則在口吻與前胸不具櫛齒梳。觸角相當長為絲狀,複眼每邊各具 7 個小眼,頭、胸和腹背面均具明顯小瘤突,直徑較大於間距,瘤突在頭頂及腹面類似,被分成許多明顯弧狀小室。後足腿節背面接近基部具一小型鈍狀突起。

生物學: 貓蚤偏好體溫較高的動物,故當家中有其他動物時,貓蚤成蟲會跳至動物身上生活。幼蟲喜生活於溫度21~30℃、濕度50~70%左右環境,其發生週期為春夏季至秋季,在五月時會達到全年最高峰,與貓狗老鼠等溫體動物繁殖季節重疊。跳蚤的卵、幼蟲及蛹階段則可能出現在宿主活動、停留的區域,如寵物窩及附近、地面角落、地板縫隙、地毯內或底下等處。

食性: 貓蚤幼蟲以有機質及成蟲排出之血便為食,也有研究認為貓蚤幼蟲需要吃雌貓蚤產下之無效卵,以彌補某些不足的營養,方可順利成長。跳蚤雌雄成蟲均會吸血,目前已記錄的寄主包括肉食性動物、嚙齒類、負鼠、牛、兔、猴、人、犰狳、食蟻獸及鳥類等。在居家環境中,貓蚤偏好體溫較高的宿主,如犬貓、老鼠等體溫都高於人體,而當跳蚤數量過多或是沒有其他宿主時,仍可能逢機叮咬、吸食人血。

生活史: 跳蚤屬於完全變態,生長過程經歷卵、幼蟲、蛹至成蟲階段。若食物充足,幼蟲可以在一兩週內化蛹,蛹期可以持續一周至六個月,在受到宿主造成的震動、體溫、二氧化碳濃度等因子刺激後才羽化。羽化後的成蟲必須在一周內取得血源,之後便可以長達數個月不進食。雌蟲會較雄蟲早數日羽化,雌雄蟲均需吸血後才可以繁殖後代,成蟲可以存活至一年或者更久。

分布: 貓蚤在溫濕度合宜的地方廣泛分布,好發於溫體動物穩定活動的區域。

預防: 防範野生或流浪動物出沒住家而將跳蚤帶至家中,外出與其他動物接觸時應注意事後清潔或消毒處理,家中寵物也應定期除蚤。由於貓蚤幼蟲是所有齡期中對環境最為敏銳的階段,因此保持環境乾燥、整潔可令幼蟲較難生長。 跳蚤在卵、幼蟲及蛹階段易落在環境中,而成蟲則長棲於動物身上,由於遇到騷擾時會往毛髮濃密處藏匿或立刻彈跳逃離,故有時撥開動物毛髮時不易察覺,可以利用毛髮間的血便來判斷是否有跳蚤寄生。

更多資訊:

相關照片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