︿
Top

如何研究科學?

科學家是如何研究科學的?科學研究方法是依如以下的流程來進行的嗎?


事實上,上述的方法將科學的研究描述得太過於簡單了!科學的研究不該是線性的,它是複雜的,所以很難將科學的研究方法縮減成像食譜般的簡單。科學的研究該是是變動的、且令人興奮的,所依賴的是人們跳出框架的無限創造力。本文摘錄部份2012年美國加州大學古生物學博物館 (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Museum of Paleontology) 文章,讓大家一窺科學家研究科學的過程。也觀迎直接前往該網站 (www.understandingscience.org) 觀看全文。

該文章提到真正的科學研究過程是複雜的,且無法預期的、是令人興奮的、反覆進行的、非線性的、且微妙的,需依賴科學界的進行,並與整個社會廣泛交織影響。儘管科學的過程是複雜的,它的主要核心卻是直接的,亦即從自然界中取得證據,再利用科學方法檢驗與過濾,留下有證據支持的想法,去除不受支持的其他想法。


科學研究過程

1. 科學的探索與發現 (EXPLORATION AND DISCOVERY)

科學的探索與發現可能起始於各個層面—從觀察、意外發現 (如蘋果掉下)、個人的動機與好奇心、關注實際的問題(如解決登革熱問題)、到新技術的發展 (如推出更先進的顯微鏡)而引導至科學的研究過程。科學家透過觀察、尋找靈感、提出問題、探索文獻、和相互分享觀察到的數據與想法,最後再經過數據的分析及詮釋,以形成假說和理論。

觀察可以是直接看、感覺、聽和聞,也可以利用工具來延伸觀察,例如使用顯微鏡或質譜儀等,來進行更多更精準的觀察。透過觀察提出問題,藉此啓發、支持或反駁科學假說和理論。


2. 科學想法的檢驗 (TEST IDEAS)

所有的科學想法都須由自然界中取得各種形式的證據來進行檢驗。而科學的過程就是搜集各種解釋,再利用科學方法檢驗與過濾,留下有證據支持的想法,去除不受支持的其他想法。

(1) 科學的論證: 科學的論證是藉由提出充分的證據,來證明某個科學的想法是否精確。科學論證的元素 (科學想法、想法所產生的預期結果、與相關的觀察) 常有不同的順序組合: 可能先有想法後再進行觀察,有時則先觀察,再產生相關想法;有時則是分別已有想法與觀察,之後才發現二者相關性。

(2) 數據的詮釋: 真實的世界是複雜的,所以用證據來評估想法時,常難以明確陳述,有時還必須對證據正確性進行評估。而檢驗時所產生的原始數據,也須經過分析與陳述後,才能成為證據。

(3) 檢驗中的假設: 所有科學檢驗都牽涉到假設(assumption),大部份的假設都已被個別確認過,但也可能檢驗中的假設是錯誤的,而導致想法被棄卻,此時,假設就產生了偽陽性結果。

(4) 重新審視檢驗的結果: 科學家試著根據證據的檢驗結果,來指出支持哪個想法,但常會有意外產生。如證據可能支持某個假說,或排除某些假說,證據也可幫助進行修訂假說,或修正假設,以重新設計再進行檢驗。證據也可能導致新的假說產生,或激發新的問題,或甚至無法提供結論,不能支持任何假說。


3. 科學界的分析與回饋 (COMMUNITY ANALYSIS AND FEEDBACK)

在科學研究過程中,科學界成員如研究學者、技術人員、教育者和學生等,常扮演多重角色,但最重要的是產生想法、審查想法與評估正反的證據。透過學界互動,對於新證據、舊數據的新詮釋、新的應用、和新的問題等,引發新的想法,均能協助科學前進。

(1) 發表: 科學家將科學的發現、假說、理論、和相關的推論與證據發表在正式的科學期刊論文上。由科學家們陳述研究的相關細節,包括資訊背景、數據、統計結果、圖片、研究如何進行,和科學家如何提出結論等,再經由同行評估與審查後公開出版發表。

(2) 同行審查: 科學界的同行審查,是對同一領域科學家的論文進行雙重檢查,並提出保證。發表及審查其程序如下:

(a)科學家完成研究,以論文形式寫出來,再提交給雜誌出版;

(b)期刊主編將論文送給許多相同領域的科學家審查;

(c)審查者提供對此論文的看法與修正,表達這篇論文是否品質高到足以發表;

(d)作者依此意見來修訂論文,並再重新提交審查;

(e)只有當論文達到符合科學標準時,才會被接受發表。

(3) 實驗的重複: 科學論文幾乎會有材料與方法部分,描述研究人員如何進行研究。而此一研究過程通常是可重複的,即在不同實驗室進行重複實驗時,也應該能產生相同結果。其他科學家可藉由複製這個研究的實驗,並評價其品質,並確保若有發現舞弊或草率的科學工作情況時,能被淘汰和糾正。


4. 科學的效益與成果 (BENEFITS AND OUTCOMES)

科學的過程是建構一條通往宇宙萬物知識的道路,讓我們對周遭世界更加了解。很多的想法是暫時的,在經過週而復始的科學過程淬煉,不斷地進行各種檢驗及重新測試後,想法愈來愈被接受,有時甚至形成更強大的知識組合,例如,從豌豆遺傳模式的觀察開始,再透過科學家們的各項研究,而建立出今日的遺傳學。科學的過程與社會是相互交織在一起,科學的過程會影響社會,也會受到社會的影響。

科學的過程中交織著這些應用:

(1) 建立新的知識: 新的科學知識能可產生更多新的應用,如DNA結構的發現,產生了更廣泛的實際應用,如DNA指紋、基因轉殖作物,及遺傳性疾病測試等。

(2) 發展新的技術: 新的技術能引發更多新的科學發現,如DNA 複製和定序技術發展,讓生物學上很多領域產生重大突破,特別在探討生物間的演化關係方面。

(3) 開發潛在的應用價值: 如透過基因工程菌有機會廉價生產尖端的瘧疾藥物,已促使研究人員持續進行合成生物學研究。


事實上,科學的過程中,除了某些元素只適用於正式的科學 (如發表、從科學界得到回饋等)外,但很多部份能被廣泛被應用在每天的情況,如提出問題、蒐集資料、解決實際問題等,因此了解科學的過程,有助於每個人對生活發展科學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