︿
Top

疣尾蝎虎 Hemidactylus frenatus Schlegel, 1836

名稱: Common House Gecko 或 Spiny-tailed House Gecko

橫斑蜥虎、疣尾蜥虎、蜥虎、蝎虎

疣尾蝎虎特徵:

形態: 全長可達13公分,軀幹長4.5-6公分。體色灰、黑褐、白色為主,體色與斑紋的深淺常隨環境改變。背部具小型且均勻的顆粒狀鱗片,並有許多大型疣狀鱗片,尾部具環形棘刺,尾巴易自割,斷尾後新生尾巴則光滑無棘起。趾下皮瓣為雙列、趾間不具蹼。雄蝎虎體型較雌蝎虎大且重,顎也較寬。

生物學: 屬於爬蟲綱(Reptilia)有鱗目(Squamata)蝎虎科(Gekkonidae ),屬名Hemidactylus指的是趾下皮瓣分為兩列,為該屬的特徵之一,。本種由法國學者Dumeril和Bibron於1836年共同發表,標本採集於印尼爪哇一帶。在臺灣,首次發現的記錄為英國學者Boulenger於台南採集的三隻個體。具領域性,攻擊性強,在相遇時,常會捲曲扭動尾巴,打鬥時甚至會咬掉對方的尾巴。有時尾部也常因禦敵而自割。其叫聲響亮、頻繁,甚至白天也會鳴叫。

食性: 夜行性,以昆蟲等節肢動物為食,也有發現成體會捕食同類幼體或卵。

生活史: 蝎虎為卵生,行有性生殖,一次可以產下兩顆卵,卵殼不相連。幼體與成體除體型大小外,差異不大。在低緯度地區如菲律賓終年可以繁殖,在較高緯度區域如日本琉球則有季節性,在中部的繁殖季節大約為三到九月。

分布: 主要分布於低海拔地區,常出現在居家房舍或近郊樹林間,偏好在燈光處附近活動。起源於亞洲,可能原產於印度-太平洋區,後因人為運輸的傳播,而入侵至熱帶及亞熱帶區各國,包括非洲、美洲、澳洲部分地區及英國離島(聖赫倫那島)等區皆有發現紀錄,而被認為是蝎虎中分布最廣泛的種類。在臺灣主要分布於中南部地區,包含離島 (蘭嶼、綠島、小琉球及東沙島),北部亦有零星分布。

預防: 疣尾蝎虎為捕食性動物,因此只要保持家中乾淨整潔,避免蝎虎獵物如蟑螂、蚊蟲等孳生,可減少蝎虎進駐家中取食。

其他: 疣尾蝎虎的吸附能力甚至可以吸附在100公里時速的車外支撐數公里車程,因此可以推論牠能藉此擴散跨越較長的距離和地理屏障,而廣泛分布。

更多資訊:

相關照片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