︿
Top

大蚰蜒 Thereuopoda clunifera Wood, 1862

大蚰蜒特徵:

形態: 本種體長約2.5~3.5公分,步足細長易斷,體深褐色或略帶綠色,每節背板具兩個三角形紅棕色或絡黃色節塊為主要辨識特徵,其氣孔便位於兩個三角形節塊中央。

生物學: 臺灣蚰蜒目只有5個以記錄種,其中大蚰蜒為一般居家中較容易見到的種類。大蚰蜒為夜行性動物,白天常會躲藏於土壤中,晚上出來覓食,行動相當敏捷且快速。目前關於其生物學方面的研究文獻仍非常稀少。

食性: 蚰蜒為肉食性,主要捕捉小型節肢動物為食。

生活史: 目前仍未發現台灣有關於大蚰蜒的生活史研究資料。以一般蚰蜒的習性來說,蚰蜒沒有直接交配的行為,在求偶完之後雄蚰蜒留下精莢,由雌蚰蜒拾取置入體內,完成受精。與其他唇足綱蜈蚣不同,蚰蜒沒有護卵及護幼行為,雌蚰蜒會直接將卵單獨產在土壤中後直接離去。剛孵化出的蚰蜒只有四個體節、四對步足,體節及足數會隨齡期增長、蛻皮而逐次增加,至成體15個體節。

分布: 大蚰蜒和其他蚰蜒一樣,主要分布在熱帶地區森林底層或洞穴,偏好潮濕溫暖的環境,因此比較容易出現在近郊或樹林附近的住宅,通常出現在鮮少進出的地下室或儲物間。

預防: 一般不需要特別防治。因蚰蜒為捕食性,維持家中整潔、避免雜物囤積可減少蚰蜒躲藏的地方和獵物的食物來源。加裝紗窗紗網、封閉連通室內外的小縫隙也可減少蚰蜒誤闖家中的機會。

更多資訊:

相關照片: